沈尹默

您的位置:纪念馆首页 相关报道 正文内容
访沈尹默先生故居
2010-12-15    浏览(403)        来源:新民晚报

日前南模学长赏饭,在虹口区苏浙汇,餐后拜访了海伦路上的沈尹默故居。记得以前是整饰而静悄悄的日式小楼,阔别三十余年了,而今近在咫尺的摩天大厦在隆隆声中平地拔起,故居显得格外的矮仄、陈旧与落寞。

门口并无标记,大门虚掩着,推门上台阶入走廊,黑黝黝的。听到脚步声,一位中年女士从里室出来开了灯,引我们到客厅,厅里除了几件脱漆、简单的旧桌椅外,就是墙上挂着的几张框裱粗率的沈老的小字了,别无长物。我知道沈老生活、工作都在二楼,提出要上楼,她面有难色,迟疑后向上喊话:“有人要上来看看!”一位老太太扶着楼梯缓缓下来,寒暄之后,知是沈夫人后裔褚家玑女士,她颇为热情引导我们上楼,来到沈老当时的前楼书房。依然是这张大书桌,几经沧桑而陈旧不堪,三五支毛笔零散插在笔筒里,墙上也是二三张小字,一览无余了。北平大学第一任校长,学者、诗人、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故居是否太冷落了一点吧?我站在书桌前,陷入了深思。

五十年前的一天,沈老凑着纸面写字,由于视力差,他的毛笔蘸墨太饱,我侍侧提醒:“墨水太多了。”他应一声:“不要紧,我收得住。”果真笔底所见依然遒媚劲健,略不臃肿,知先生藉腕力用中锋提着书写的。我当时年轻,不敢开口索字,而沈老弃置的片纸小字,我搜得多张,今存者有书曾文清诗、临卢鸿草堂跋等,但俱无欵名印章,前陆俨少先生见了,啧啧称道,在纸上方用蝇头小字写:“此为沈尹默先生所书,俨少。”并盖朱印。三十一年前,我与尔科应《解放日报》邀,作文纪念沈老去世九周年,当时稿呈沈夫人过目,她抚稿哽咽:“沈老泉下也安慰了。”情景如昨,也在这张书桌前,物是人非,望着窗外,我不禁黯然。

上了年纪的人容易怀旧,对传统书法也常常剪不断、理还乱。在我的迷梦幻境中,二王、褚、颜、杨、苏、黄、米是象牙塔里的精品极致,现实亲历中,沈老是这些极致精品的辉煌重现,是我们时代的荣光。沈老书法是一座丰碑,力挽了数百年来漠视用笔的颓势,重振晋唐古风,开拓出一种前所未见的高华腴逸的新境界,大字如东坡“大江东去”雄放豪迈,小字似易安“绿肥红瘦”委婉绰约,前贤如郭绍虞、潘伯鹰、赵朴初、陆俨少、启功、谢稚柳等无不对他推崇备至。有人曾问沈老如何评价自己书法?答曰:“不在米下。”这是他把学问寄托于书,将诗词熔铸于字,功夫翰墨外,才取得这样成就的。黄山谷赞杨凝式:“下笔便到乌丝栏。”我意沈老在历史上的地位当与五代杨少师相埒,杨前承晋唐,后启宋元,沈老的作用和影响,当在百年之后,幸勿以我言为儿戏。

与故居和家玑女士告别,我站在冬日的斜阳下,回首依依,不免有点伤感,但却是凄美的。

标签:沈尹默,故居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